政府將不再是住宅用地的唯一提供者,房地產開發商也不再是一手住房的唯一提供方。
見地,聽他們說。地產好文重磅分享。
15號傍晚刷屏的國土部長有關宅基地“三權分置”那則254個字新華社消息到底意味著什么?
第一,除了房地產開發企業通過招拍掛拿到住宅用地之外,還有其他機構能夠拿到住宅土地?是的。這些企業的這些用地,可以用于租賃住房,在新的辦法出臺之后,這種租賃關系也會受到法律保護。
第二,增量。農村集體土地中,有不少經營性建設用地。這部分土地上建設的租賃住宅,將不占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而只需要遵守用途管制的原則即可。
因此,能夠繞過“指標”管控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提供租賃性質的住房,就可以解決新增建設用地告急的情況,供應量會大起來。這一層意思,很是關鍵。企業可以從中參與,居民可以從中選擇解決居住問題的路徑。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15日說,我國將研究制定權屬不變、符合規劃條件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深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推動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這意味著,政府將不再是住宅用地的唯一提供者,房地產開發商也不再是一手住房的唯一提供方。
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點評:還需觀察
2018開年多城土地市場成交活躍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15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月上半月,包括北京、杭州、成都、福州等在內的33個城市相關成交額超過10億元。其中,北京土地成交額最高,達220億元;杭州其次,達206億元;蘇州土地出讓收入176億元;武漢164億元。
摘自: 中國新聞網
點評:迎開年熱
居民購房高杠桿將成調控重點
央行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12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同比增速比上年末回落14.5個百分點。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7年12月中國房貸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房屋(包括首套房和二手房)貸款平均利率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由年初的4.46%上漲至年末的5.38%,接近基準利率上浮10%的水平。
摘自:經濟參考報
點評:量縮價漲
北京城建聯手大股東投資140億開發城中村
1月15日晚,北京城建發布公告稱 ,計劃與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開發北京市懷柔區城中村棚戶區改造項目,項目總投資預計約139.59億元,開發周期約4年。
摘自:證券日報
點評:期待收益
經濟學家陳淮:租房子住的人會越來越多
陳淮認為:越向現代化靠攏,租房子住的人群比重反而會越來越大,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也是這樣,深圳有七成人租房子,廣州也有四至五成;更多的都市人租房是把自己的房子租給別人,自己去租別人的房子住,這與“房子是用來住的”提倡并無矛盾。
摘自:信息時報
點評:租住并舉
萬科率先發力養老地產
進入2018年,北京萬科在養老地產領域率先發力。隨著由北控和萬科聯合運營的光熙康復醫院正式開業,萬科養老業務在醫養結合方面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摘自:證券日報
點評:盤活資源
參與討論 0人 更多 我要評論